科技遐想阁

欢迎您来到“科技遐想阁”,一个汇聚技术与非技术文章的丰富平台。

tqdm 是一个快速,可扩展的 Python 进度条库,可以在 Python 长循环中添加一个进度提示信息,用户只需要封装任意的迭代器 tqdm(iterator)

使用 tqdm 非常简单,下面是一个基础的使用示例:

1
2
3
4
5
from tqdm import tqdm
import time

for i in tqdm(range(100)):
time.sleep(0.01) # 模拟任务

在上述代码中,range(100) 是一个迭代器,包含了100个元素。通过 tqdm(range(100)),我们将这个迭代器传递给了 tqdm,这样 tqdm 就可以在每次迭代时更新进度条。time.sleep(0.01) 用来模拟实际的任务,每次迭代我们让程序暂停0.01秒。

当你运行这段代码时,你将会看到一个动态更新的进度条,显示了当前的进度、已经过去的时间、预计剩余的时间以及迭代的速率。

tqdm 是非常灵活的,可以定制进度条的许多方面,包括进度条的长度、进度条的样式、是否包括时间信息等等。你可以参考 tqdm 的官方文档 了解更多的用法和选项。

这里有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 tqdm 示例。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将使用 tqdm 创建一个嵌套的进度条,用于跟踪一个两层循环的进度:

1
2
3
4
5
6
7
8
from tqdm import tqdm
import time

# 外部循环
for i in tqdm(range(10), desc="Outer loop"):
# 内部循环
for j in tqdm(range(100), desc="Inner loop", leave=False):
time.sleep(0.01) # 模拟任务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了 tqdmdesc 参数来给每个进度条添加一个描述,使其更容易区分。同时,我们还为内部循环的 tqdm 设置了 leave=False,这意味着当内部循环完成后,其进度条将不会保留在输出中。这可以防止在运行嵌套循环时输出被过多的进度条占据。

运行这段代码,你将会看到两个进度条:一个用于跟踪外部循环的进度,一个用于跟踪内部循环的进度。当内部循环完成一个迭代并开始新的迭代时,其进度条将被清除并重新开始。

在 Node.js 中,你可以使用控制台(console)打印彩色文本,通过在字符串中插入 ANSI 转义代码来实现。ANSI 转义代码是一种在文本终端上控制光标位置、颜色以及其他选项的标准方法。

这是一个使用 ANSI 转义代码的基本示例:

1
2
3
console.log('\x1b[36m%s\x1b[0m', '我是青色的文本!');
console.log('\x1b[31m%s\x1b[0m', '我是红色的文本!');
console.log('\x1b[32m%s\x1b[0m', '我是绿色的文本!');

在这个示例中,\x1b 是转义字符的开头,紧接着的 [ 和一个或多个数字(分隔开的),表示不同的颜色或样式。%s 是一个占位符,表示要插入的字符串。\x1b[0m 是一个重置代码,用于在使用颜色后重置终端的默认样式。

另外,你还可以使用第三方库来简化彩色文本的输出。例如,一个受欢迎的库是 chalk

首先,你需要安装 chalk

1
npm install chalk

然后,你可以在你的 Node.js 脚本中使用它:

1
2
3
4
5
const chalk = require('chalk');

console.log(chalk.cyan('我是青色的文本!'));
console.log(chalk.red('我是红色的文本!'));
console.log(chalk.green('我是绿色的文本!'));

使用库像 chalk 可以让代码更清晰,也可以提供更多的选项和功能。

在 Python 中,... 是一种特殊的字面值,称为 Ellipsis(省略号)。它在不同的场景中具有多种用途。

  1. 占位符: 对于许多开发人员,尤其是在开发的早期阶段,他们可能会使用 Ellipsis 作为代码中的一个占位符。这样可以让你在还没有编写具体实现的时候保持代码结构。

    1
    2
    3
    4
    5
    def my_function():
    ...

    class MyClass:
    ...

    在上面的例子中,... 被用作一个占位符,暗示着这些代码块将在未来被具体实现。

  2. 切片: 在 NumPy 等科学计算库中,省略号经常被用于高维数组的切片操作。通过使用 Ellipsis,你可以轻松地在多个维度上进行切片,而不必显式指定每一个维度。

    1
    2
    3
    4
    5
    6
    7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一个 4 维数组
    a = np.random.rand(2, 2, 2, 2)

    # 使用省略号选择第一个维度的所有项,并且在其他维度上只选择第一项
    b = a[0, ..., 0]
  3. 类型提示: 在 Python 的类型提示中,也可以使用 Ellipsis。当你想表示一个类型但不想现在具体指定它时,你可以使用 Ellipsis 作为一个暂时的替代。

    1
    2
    3
    4
    5
    from typing import Any, Tuple

    # 这个类型提示表示这个函数接收任意数量和类型的参数,并且返回任意类型的值
    def my_function(*args: Tuple[Any, ...]) -> ...:
    return args
  4. 自定义用途: 你还可以根据需要,在自己的代码中以特定方式使用 Ellipsis。例如,你可以用它来表示某些配置选项的默认值,或者作为特殊的标记。

请注意,Ellipsis 在 Python 中是一个内置的常量,你可以通过 ... 或者 Ellipsis 来引用它。它们是等价的。

1
2
3
4
5
print(Ellipsis)
# 输出: Ellipsis

print(... is Ellipsis)
# 输出: True

在Python中,a[:] = b 是一个相对不太常见但仍然有用的语法,用于替换列表 a 中的所有元素,而不改变 a 的内存地址。这是通过切片赋值来完成的。

让我们详细了解这个语法:

  1. 切片:在 Python 中,你可以使用切片来获取列表的子集。例如,a[1:3] 将返回 a 列表中索引1和2的元素。而 a[:] 是一个特殊的切片,它返回列表 a 的一个完整拷贝。它相当于 a[0:len(a)]

  2. 切片赋值:你可以使用切片赋值来替换列表的一个子集。例如,如果你想替换列表 a 中索引1和2的元素,你可以使用 a[1:3] = [x, y]。在这种情况下,a[1:3] 是被替换的切片,[x, y] 是新的元素列表。

将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a[:] = b 将使用列表 b 中的元素替换列表 a 中的所有元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会改变列表 a 的内存地址。这对于当其他变量或数据结构引用列表 a 时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这些引用将看到 a 的新内容,而不需要更新它们的引用。

下面是一个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a = [1, 2, 3]
print("Original list a:", a)
print("Memory address of a:", id(a))

b = [4, 5, 6]

# 使用 a[:] = b 替换列表 a 中的所有元素
a[:] = b
print("List a after replacement:", a)
print("Memory address of a after replacement:", id(a))

输出可能是:

1
2
3
4
Original list a: [1, 2, 3]
Memory address of a: 139745083048320
List a after replacement: [4, 5, 6]
Memory address of a after replacement: 139745083048320

注意,即使列表 a 的内容已经改变,它的内存地址仍然保持不变。

在Next.js项目中,你可能想要在服务端执行一些只需要初始化一次的代码。这样的代码通常包含配置数据库连接、设置缓存、初始化第三方服务等。

你可以在以下几个地方进行初始化:

  1. 自定义 server.js 文件: 创建一个自定义的 server.js 文件(如果你没有的话),这个文件允许你设置一个自定义的Express服务器或者其他类型的HTTP服务器。在这个文件里,你可以在服务器启动时执行一次性的初始化代码。 请注意,这种方式在使用Vercel部署时是不推荐的,因为Vercel优化了无服务器的部署。

  2. API路由: 如果你使用的是Next.js的API路由,你可以在一个API路由文件中使用全局变量来存储初始化状态。然后,你可以检查这个变量是否已经被初始化,如果没有,则执行初始化代码。这样的话,初始化代码只会在API路由第一次被调用时执行。

  3. _app.js或者_document.js: 在Next.js项目中,_app.js_document.js文件允许你控制应用程序级别的布局和样式。你可以在这些文件的服务端代码部分执行初始化代码。

在这些选择中,使用自定义server.js文件通常是最直接的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使用的是Vercel进行部署,那么这种方法可能不适用。如果你不打算使用自定义服务器或者需要确保代码在Vercel上运行,那么使用API路由的方式可能更适合你。

这是一个使用自定义server.js的简单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server.j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next = require('next');

const dev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const app = next({ dev });
const handle = app.getRequestHandler();

app.prepare().then(() => {
const server = express();

// 在这里初始化你的代码
console.log("初始化代码在这里执行...");

server.all('*', (req, res) => {
return handle(req, res);
});

server.listen(3000, err => {
if (err) throw err;
console.log('> Ready on http://localhost:3000');
});
});

你可以将server.js文件放在项目的根目录。一旦你创建了server.js,它将成为你应用程序的入口点,这意味着你需要用 Node.js 执行它来启动你的应用程序。

在你的package.json文件中,你需要更新或添加一个scripts部分来启动你的自定义服务器。例如,你可以设置如下的start脚本:

1
2
3
4
5
"scripts": {
"dev": "node server.js",
"build": "next build",
"start": "NODE_ENV=production node server.js"
}

在这个例子中,dev脚本将启动开发服务器,而start脚本将以生产模式启动服务器。使用这些脚本,你可以通过运行npm run dev或者npm run start来启动你的应用程序。

请注意,使用自定义服务器时,你会失去Next.js的一些优化和功能,如自动静态优化和无服务器功能。因此,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你才应该使用自定义服务器。

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中,感受野(Receptive Field)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感受野是指卷积神经网络中的一个神经元对输入数据的敏感区域。换句话说,感受野描述了输出特征图上的一个单元对输入图像的哪一块区域有响应。

单层感受野的大小通常与卷积核的大小一致。比如使用一个 5x5 的卷积核,那么单层感受野的大小就是 5x5。然而,在深层网络中,随着层数的增加,每个神经元的感受野会变得更大。这是因为在深层的网络中,一个输出单元可能受到前面多个层的多个神经元的影响。

让我们用数学来更精确地说明这一点:

假设我们有一个卷积层,其卷积核的大小为 k x k (例如5x5或8x8),步长为 s,那么对于第 n 层的一个神经元,其感受野的大小 R_n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R_n = R_{n-1} + (k - 1) * s^{n-1}

其中 R_0 = 1 (输入层的感受野大小为1)。

让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考虑一个两层的卷积网络,其中第一层使用5x5的卷积核,步长为1,第二层使用8x8的卷积核,步长也为1。

对于第一层,R_1 = R_0 + (5-1) * 1^0 = 1 + 4 * 1 = 5 (感受野是5x5)。

对于第二层,R_2 = R_1 + (8-1) * 1^1 = 5 + 7 * 1 = 12 (感受野是12x12)。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叠加多个卷积层,神经元的感受野会逐渐增加,能够捕捉输入图像中更大的上下文信息。这在处理图像或其他高维数据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允许网络学习并识别更复杂和更大尺度的模式。

如果一个卷积神经网络包含3个连续的卷积层,且每个卷积层使用3x3的卷积核,并且步长为1,我们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公式来计算每一层的感受野。

这里,k=3(3x3的卷积核)且s=1(步长为1)。

对于第一层:
R_1 = R_0 + (3-1) * 1^0 = 1 + 2 * 1 = 3(感受野是3x3)。

对于第二层:
R_2 = R_1 + (3-1) * 1^1 = 3 + 2 * 1 = 5(感受野是5x5)。

对于第三层:
R_3 = R_2 + (3-1) * 1^2 = 5 + 2 * 1 = 7(感受野是7x7)。

可以看出,在这个例子中,当我们通过堆叠3个3x3的卷积层时,最后一层的神经元能够感知到输入图像上7x7的区域。这说明,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中,通过多个小的卷积核来逐渐增加感受野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这种做法既可以增加网络的表达能力,又可以减少参数的数量,相较于使用一个大的卷积核更加高效。

im2col 是一个在计算卷积层时常用的技巧,它可以加速卷积运算。卷积运算本质上是在输入的图像或特征图上,使用一个滑动窗口逐个位置进行局部加权求和,当卷积核大小和步长比较小的时候,这个操作可能会非常耗时。im2col 这个技巧的目的是将卷积运算转化为矩阵乘法,从而利用高效的矩阵计算库来加速。

下面是 im2col 的基本步骤:

  1. 首先,选择一个卷积核的大小,比如 3x3。然后,确定步长和填充。

  2. 遍历输入图像或特征图中的每个局部区域。对于每个局部区域,将其展开成一个列向量,并将这些列向量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矩阵。这个矩阵的每一列对应输入中的一个局部区域,而每一列的元素则是那个局部区域内的像素值或特征值。

  3. 将卷积核也展开成一个行向量。

  4. 利用矩阵乘法,将卷积核的行向量与之前构造的大矩阵相乘。这相当于对输入的每个局部区域执行卷积操作。

  5. 最后,将结果重新排列成输出特征图的形状。

举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 5x5 的输入图像,使用一个 3x3 的卷积核,步长为1,不使用填充。通过 im2col,你会得到一个 9x9 的矩阵(因为有 3x3=9 个局部区域,每个区域有 3x3=9 个元素),而卷积核会被展开成一个 1x9 的行向量。通过矩阵乘法,你会得到一个 1x9 的输出向量,这个向量可以被重新排列成 3x3 的输出特征图。

需要注意的是,im2col 通常会增加内存的使用量,因为它需要存储展开后的数据。然而,由于它能够将卷积运算转化为高效的矩阵乘法,通常在计算时间上会有显著的加速。

当处理多通道图像(例如彩色图像)或者一批图像时,输入数据会是3维或4维的。在这种情况下,im2col仍然可以使用,但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

3维情况:

对于3维输入,例如彩色图像,其维度是 (通道数, 高度, 宽度)。卷积核也是3维的,其维度是 (通道数, 卷积核高度, 卷积核宽度)。在这种情况下,im2col要考虑每个通道:

  1. 遍历输入图像的每个局部区域,并包括所有通道。对于每个局部区域,将其展开成一个列向量。所有通道的局部区域会连接在一起,形成更长的列向量。

  2. 将这些列向量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矩阵。每一列对应输入的一个局部区域(包括所有通道),而每一列的元素是那个局部区域内的像素值。

  3. 将卷积核也展开成一个行向量,包括所有通道。

  4. 用矩阵乘法来执行卷积操作。

  5. 将结果重新排列成输出特征图的形状。

4维情况:

对于4维输入,比如一批图像,其维度是 (批量大小, 通道数, 高度, 宽度)。这种情况下,你会对批量中的每个图像单独执行im2col,然后将结果组合起来:

  1. 对于批量中的每个图像,执行上述3维情况中的im2col步骤。

  2. 将每个图像的结果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矩阵。

  3. 将卷积核展开成一个行向量,包括所有通道。

  4. 使用矩阵乘法来执行卷积操作。

  5. 将结果重新排列成输出特征图的形状,包括批量维度。

这样,在3维和4维情况下,im2col允许我们将卷积操作转换为矩阵乘法,从而利用高效的矩阵计算库来加速。不过,与此同时,需要注意增加的内存使用量。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
“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偏导数是多元函数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处沿某一坐标轴的变化率。

在一元函数中,我们常常谈及导数,它表示了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率,可以理解为在这一点处的切线斜率。然而在多元函数中,函数的变化与各个变量都有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对每一个变量分别求导,得到的结果就是偏导数。

具体来说,假设我们有一个二元函数 f(x, y),我们想要求解它在点 (a, b) 处对 x 的偏导数,我们可以固定 y = b,然后看 f 在 x = a 处的导数是多少。这个导数就是 f 在点 (a, b) 处对 x 的偏导数,记作 ∂f/∂x 或者 f_x。

同理,对于 y 的偏导数,我们可以固定 x = a,看 f 在 y = b 处的导数是多少,这个导数就是 f 在点 (a, b) 处对 y 的偏导数,记作 ∂f/∂y 或者 f_y。

如果 f 是更高维度的函数,例如 f(x, y, z),那么我们还可以对 z 求偏导数,方法类似。

链式法则(Chain Rule)是微积分中的一种基本规则,常常被用在导数计算中。当你有一个函数由另一个函数或多个函数的复合形式构成时,链式法则就能派上用场。

具体来说,假设你有两个函数 y = f(u) 和 u = g(x),那么你得到的复合函数就是 y = f(g(x))。根据链式法则,这个复合函数的导数(关于 x 的导数)将为:

dy/dx = dy/du * du/dx

这就是链式法则的基本形式。链式法则可以扩展到多个函数的复合,甚至可以应用于多变量函数的情况。

为了让你对链式法则有更直观的了解,我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你有一个函数 y = (3x + 2)^2。你可以把这个函数看作是两个函数的复合,其中 u = 3x + 2,y = u^2。如果你想求 y 对 x 的导数,可以用链式法则:

dy/dx = dy/du * du/dx = 2u * 3 = 2*(3x + 2)3 = 6(3x + 2)

这就是链式法则的基本概念和用法。